<html>
<div style="margin-top:-19px">
<div style="width: 22%; float: left; 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www.camcc.org">
<img src="http://www.camcc.org/_media/logo-经典方篆-roften.png" width="145" height="145" alt="Camcc" />
</a>
</div>

<div style="width:78%; height:145px; float:right; margin-top: 0px; border-bottom:solid 5px #000000;">
<div style="width: 3%; float: left; margin-top:40px;"></div>
<div style="width: 67%; float: left; font-size: 115%; margin-top:15px;">
<h1>
Cambridge Chinese Classics</br>
剑桥中国传统文化研习社
</h1>
To study, practice and promote Chinese classics
</div>
<div style="width: 30%; font-size: 80%; margin-top: -10px; float: left;">
<div style="height: 130px;width: 100%;float:left">
</html>
**Coming events:**
{{iCalendar>https://www.google.com/calendar/ical/cam.chineseclassics%40gmail.com/public/basic.ics#from=today&previewDays=30&showEndDates=1&&numberOfEntries=1&showAs=list}}
<html>
</div>
<div style="height: 20px;width: 100%;float:left">
Join our <a href="https://lists.cam.ac.uk/mailman/listinfo/soc-camcc">mailing list</a>
</div>
</div>
</div>
</div>
<style>

#dokuwiki__aside {
//border-right: dashed 1px black;
border-right: none;
}
.dokuwiki .wrapper {
border-bottom: solid 1px black;
}
blockquote {
border-left: none !important;\\2px solid #8cacbb;
padding-left: 0.6em !important;
}
div.dokuwiki div.comment_wrapper {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important;}

</style>
</html>

Sidebar


<html>
<div style="font-family: Chalkduster; font-size: 13pt; color: #fff;">
<ul>
<li> <a href="http://www.camcc.org/">Home</a> + <a href="http://www.camcc.org/events">Events</a>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about/Chinese-classics">Chinese Classics</a>
</li><li> Reading Groups
<ul>
<li> <a href="http://www.camcc.org/reading-group"> Chinese </a>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reading-group/en/">English<sup>beta</sup></a>
</li></ul>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discussion-group/">Discussion Grp.</a>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tea-party">Tea Ceremony</a>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tea-yoga">Tea Yoga</a>
<!--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other-activities">More Activities</a>
-->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blog/">Blog</a> + <a href="http://www.camcc.org/links">Links</a>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about/">About Us</a>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contact">Contact Us</a> -->
</li><li> <a href="http://www.camcc.org/internal/home">Internal</a>
</li></ul>
</div>
</html>

----

[[president@camcc.org|Email us]]. Or follow us
on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182337131809002/|{{facebook.png?32}}]] [[http://page.renren.com/601199149|{{renren_logo.jpg?32}}]] [[http://blog.sina.com.cn/u/1965219823|{{wordpress.png?32}}]]

来剑桥一年多了

一如

来剑桥一年多了,经常会发现身边有的中国朋友被论文折磨,被考试折磨,被科研折磨,被孤独折磨,被身体和心灵上的种种不适而折磨,痛苦不能自拔,导致休学、退学的也很多。最近再次看到身边的朋友陷于论文的压力而无法解脱,让我感同身受,愿写下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遭遇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作为中国人,第一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被抛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最初感到的就是陌生、孤独和恐惧。这是我刚刚来到剑桥时候写下的文字:

“感觉自己就这样硬生生从自己曾经熟悉的文化,环境,圈子里面被拔了出来,丢到了一个那么陌生的地方……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一切都要重新适应,一切都不属于我,一切都是那么另类和遥远……我想要找人聊天,聊我喜欢的话题,聊聊古希腊、中国传统的茶、佛教、老子、孔子,我想聊聊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昆剧和越剧,可是却找不到能和我聊天的人……我身边的人都在讲我听不懂的语言,说我从来不知道的事情 ……我想加入他们,可是自己又是那么的羞怯胆小,我不敢主动开口,生怕哪里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被耻笑了去……我低头不语,不敢抬头看别人的眼睛,就这样尴尬的坐在他们身边……我看到一些中国人,他们也在一起玩笑,看起来和很多外国人都交了朋友,很popular的样子,还要开中国文化的party,可是他们没有叫我,而他们聊的话题我也不感兴趣……”

还记得当时,我们都会在网上分享来这里新拍的漂亮的风景,挂着笑容的照片,还有怀着激动的心情介绍和赞美这里语言,可是这些内心孤独的文字,却很少会让人知道!一来让父母担心,二来让国内的朋友看到,应该也不太好。

可是陌生和孤独,以及随之而带来的苦闷,即使不被透露也不会停止存在;它不会因为不被了解而减少,反而更加顽固地存在,引起内心深远的落寞和悲凉。我还清楚的记得自己一个人刚刚从一个非常努力去听却仍然也没有听懂的讲座回来,从从河边走过,望着黄昏的天际,内心的伤感: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刚出生就离开父母,到了亲戚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感觉是抛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一切都不属于我。我是那么胆怯,从不会主动说话,只是默默的顺从……

也许同来的中国留学生不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吧!那些夜晚酒吧里西方人的狂欢不属于我,那些充满着快速滑过的,从未听说过的词组的谈笑不属于我……文化上的膈膜和语言上的障碍,让我们无法像曾经一样顺畅的与这个世界沟通。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美丽,可是这美却往往被封闭在自我的狭小界限之内,挣扎着去突破,可是却又常常放不下自己,只是将真实的自我深深的隐匿,包裹在重重铠甲之下。只有偶尔遇到同样经历的中国同学,才像两只路上偶然遇到的小蚂蚁,轻轻碰碰触角,转身间又走上彼此各自的路途,彼此之间很少相互关心和联系。剑桥虽然安静而美丽,而这安静却让我们孤独而恐惧。

而另一方面,剑桥的学业和科研压力又是巨大的,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再加上心理上的恐惧和压力,更是让我们难上加难。这种恐惧和压力更逼迫得我不愿和人交流,只想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空间之内,尽快搞定论文,然而自己能力之有限,比之任务之庞大,所造成的内心的恐惧和压力,往往让自己只是被自己内心的恐慌和压力所胁迫,不敢正视论文本身,耗费本已有限的时间在担忧和害怕,彻夜难眠,噩梦连连,满脑子里都充满了恐惧的记忆和想象。当本已有限的时间再度被浪费,截止日期(deadline)一步步逼近,仍然不见论文的进展,这点本身就更让心里再度充满更大的压力和恐惧……这样的情景国内的朋友可能根本无法想象,因为国内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宿舍一般都是四个人或者至少两个人,遇到什么麻烦,有什么问题,回到宿舍就可以找人倾诉,或者在饭堂,或者在楼道里,很容易就遇见朋友能彼此敞开地聊天。我们中国人因为彼此之间本来较近的距离,所以本就具有亲密、随便而开放的态度,也更有这种需要。而来到英国这里,每个学生都被安排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条件好的还有自己独立的洗澡间,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收拾得妥帖体面才会出门,彼此之间保持着尊重、用礼仪保持距离和警惕。可是在尊重个人(individual space)的同时,我们仍然还是需要彼此连接的人。但大家都被关闭在自己的空间里,互相尊重着各自的隐私的同时,少了很多交流和联系。英国人可以晚上去酒吧里喝酒,一喝酒,原本保守(conservative)的人变得开放甚至疯狂,酒吧里的聊天什么问题都可以包括,自己遇到的什么麻烦都可以跟人说,也就好解决了,可是我们中国的学生,却很难融入这样的场合,接受这样的圈子。我们各自孤独的生活,很少有一个温暖的、彼此交集的地方,更尤其是遇到了困难和被压力所折磨的朋友,那种痛苦、恐惧和压力全都在自己一个人的心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封闭而孤独的空间里生活,即使偶尔遇到了认识的朋友,也难以启齿向人敞开心扉地交流。我们原本比西方的欧美人更具有相互亲密的倾向,可是到了这里,因为坏境的转变和不适,很多朋友就这样越来越封闭自己,被限制在狭窄的自我里面,内心越来越僵化。迫不得已,最终只得以休学、退学告终。

以下是我当时在交一个三千字的小论文之前写下的文字,贴在这里,只是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为了论文,把自己闷在一个空间里面,拒绝掉所有的见面、活动,搁置所有必要的生活步骤,不洗衣服,不扫房间,不见人,不收拾桌子和杯盏……只求尽快搞定论文,仿佛才能重新生活。然而,完美主义,游移不定,追究细节,拖延,焦虑,恐慌……每每如此让我痛苦不堪。为了继续,我尝试转移空间,尝试用毅力不让自己上网,尝试彻夜不眠熬到早晨五点半(结果是第二天中午十二点起),我也尝试打坐,尝试念诵佛号,尝试从佛法中找到正确解救之门……

当时的痛苦给我留下的后遗症是至今仍有严重的耳鸣,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干扰我什么了,但是记忆当中每一缕的焦虑、紧张和压力仍然清晰。所以至今看到身边的朋友的痛苦,我也感同身受,完全能够体会。有什么办法能够克服这些痛苦呢?有什东西可以帮我们战胜孤独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和温暖,与更广大的世界连接,融为一体,可是又如何能做到呢?让我再接下来的篇章和大家分享。